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網上考試(一)



終於又完成了一年的教學工作。比較特別的是,在這個學期終於第一次安排了網上的期終考試。回想一下,這個課程,是自己兩年裏面第一次需要進行期終考試的科目。在安排上,自己也需要多花一點心思。以往一般科目,我們都會參考同學的功課,Midterm和期終考試,去決定同學的成績。在最近幾個學期,大部份所任教的科目,卻反而是一些Project Course。例如上個學期所負責的Capstone Project,一共大約60位本科生同學各自分組負責一些不同的數學研習項目,在學期裏面,需要交一份大約10頁紙的報告和做一個大約20分鐘的演說。另外一些學期,有一門研究生課程,同學們在學期內只需要做三個的數學項目,不需要再考試。這些課程,我會根據Project的質量去決定同學的成績。所以在這兩年裏面,都不需要擔心因應Zoom教學而需要改變太多的考試安排。


由於我們沒有辦法安排場地,令同學可以面對面的進行考試,不同科目都因應着自己的需求,運用不同的方法去了解同學們對課程內容的認識去給予同學的分數。其實學校已經給了我們一些建議,比如說可以的話也把考試的模式改為不同的研習項目。令到同學有多一點時間去表達自己對課程的掌握,也可以減輕我們對網上考試的依賴。但是這些安排,也不是對所有本科生課程都適用。例如大學課程內第一年的微積分,我們沒有辦法要求同學去寫一些關於微積分的文章,介紹自己對微積分的認識。這些課程,我們都還是需要倚賴一些考試,去測試同學對內容的掌握。


這些考試比較特別的,不單是考驗同學對課程內容的了解,也考驗同學自己本身的誠信。如果真的還是需要進行以往的考試模式,有些同事會要求同學將鏡頭對着自己和電腦螢幕,令我們知道他們沒有作弊,是否在跟朋友在網上討論。有一些甚至要求同學有兩個視像鏡頭,一個對着自己正前方,令我們知道誰在考試,另外一個鏡頭向着同學考試的環境,令我們知道附近並沒有其他人。然後也可能有一些規例,禁止同學佩戴耳筒,令我們知道他們沒有聆聽着其他朋友的講解。當然亦有一些規例,禁止同學使用網上留言板,將考試題目上載,跟網上不同人討論。聽來的消息,當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同學們作弊的技術也有機會層出不窮。我們老師亦都要因應情況,不斷將我們考試模式和方法改變,去防止同學們作弊的情況出現。


我知道有一些同事,他們會將考試改為Take-Home Exam。就是說,同學可以在家有數天的時間慢慢做那些試題。我們會對同學說,所有題目都必須要自己作答,不可以跟其他人討論。當然同學們是否真的一起討論這些問題,我們也沒有辦法知道。所以我自己覺得,這種模式並不是所有課程都適用。可能針對着比較高年級,學生人數相對比較少,學科比較專門。我們所寫的考試題目,都會比較深入。每條題目,都會比功課的程度需要艱深,很多甚至乎可能是從一些研究論文裏面找出一些考試題材。這樣我們也不怕同學們討論。


而根據同事這幾個學期的經驗,我自己在這個學期的課程就將Midterm和Final所佔的比例減少,將以往一直有的研習報告所佔的比重加大,而且亦加入了這麼多年第一次進行的Oral Exam。而這個20-25分鐘的口試,我就會根據同學所做的研習報告發問。問題可能是要求同學對題目內的項目加以解釋,也可能是要求同學在Zoom的環境下將程式作一點小修改,顯示程式是同學自己編寫,或者是對程式已經有充分的認識。在寫這份分享時,這個口試還未進行,以後有機會再在這裏分享一下自己對這個安排的感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