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什麼是數學(五)

圖片
一個研究學者可以在不同的研究範疇遊走的例子並不罕見。我們數學系內也有不少教授博士學位並不是由數學系取得,有物理系的或者土木工程的。可是我們並不應該,也沒有辦法根據他博士學位去定義他是否一個數學家。我們科大上一任校長陳繁昌教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博士是史丹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學位,後來到了UCLA的數學系成為教授。他做的研究是線性問題的數值方法和圖像處理問題。這些都是計算數學裏面非常重要的中心問題。在科大當校長的時候,他就同時是數學系及計算機 科學系的教授。有些他做的問題都是運用數學的工具解決一些應用問題,有些時候他做的研究方向就是一個計算機科學的問題。我們數學系現任系主任,所念的博士學位是天文學的,現在就同一時間是數學系和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的講座教授 (Chair Professor)。 他做的問題是計算流體力學,他有的研究是設計一些計算方法解決流體力學的方程式(這部份就是數學系所做的研究),另外一些研究希望把這些計算方法應用到真實的飛行工具上面(這些就是工程方面的研究)。 如果我們需要仔細看他研究方法才能定義他所做的是否數學,去決定他是否一個數學家, 實際執行上也非常困難。始終所謂研究,就是去發掘一些其他人沒有想過沒有做過的問題。要清晰地把其他人所做的研究(甚至只是研究方法)搞明白,有需要花很多時間。有些聽起來好像有一點道理的方法,但仔想來也不太有用。有些人會提議,如果看一下他研究成果投到那一些研究期刊,從期刊的類型我們也可能可以猜想一下 他做的問題是否數學問題,用的是否應用數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決定他是否一個數學家。 其實每個研究範疇,都有一些專門的研究期刊。有幾個期刊我自己比較想投稿,例如SIAM Journal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SISC),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JCP) 和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JSC)。題目裏面可能都只會知道和計算有關。如果看見JCP 就說他是一份物理的期刊, 而不清楚他其實是計算數學裏面一份高水平的雜誌,這就有點不公平了。研究期刊就跟研究範疇差不多,同一個題目其實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人員在上面發表文章。 以JCP 為例,如果投稿的文章

什麼是數學(四)

圖片
上面所說的,雖然只是我在一門本科生課程內的想法,在研究上面,這套包容性最廣泛的定義還是有一點點不適用。很多時候有些教授做的研究題目聽起來非常「應用」,好像對日常生活非常重要(我這裏不是說他毫無用處)。可是研究的方法,他中心的工具,並不太應該歸納到應用數學。舉一個例子,自己有一個研究課題,是希望解決一些反問題。通過高頻波由起點到終點的所需時間,問題希望找出聲音在不同地方的速度。根據這些不同地方的速度,我們就可以知道媒介的結構。實質應用可能是石油探索,又或者是地質結構的研究。如果只聽見這個「應用」,絕對可以定義這個是一個「應用數學」的問題。自己所研究的課題,是希望找出一個計算辦法,容許我們有一個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把這個速度場找出來。可是同一個問題,在我們數學系卻有一位純數學家運用微分幾何的方法嘗試證明這個反問題是否存在一個解,而如果答案是正面的,這個解答是否唯一的呢?這些都是純數學家想問的問題。 上面提到的圖像處理問題,不單在數學係有一個本科生的課程,在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學系各有一個有一個相關的課程。如果我們只聽見「圖像處理」,就把它歸納到「應用數學」,這樣我們是否會把不同的工程也一併歸納入「應用數學」?另外一個例子,密碼學在日常生活有着大量的應用,聽起來就像是一門「應用數學」。但是,從訊息傳送到訊息修正,裏面應用到大量數論的理論,那他是「純數學」還是「應用數學」?我們說密碼學是「純數學」,是由於他所運用的技巧都是在數論裏面的知識。我們說密碼學是「應用數學」,是由於研究人員運用數論裏面的定理,解決了日常生活裏面的一些問題。所以我們去分辨不同種類的數學,並不應該從「研究題目」或者「研究方向」本身決定,而是應該要多看一下研究裏面所問的中心問題,和解決這個問題時所運用的技巧。 這個學期也教了一門研究生課程,內容是設計數值方法解決偏微分方程問題。在第一節課以前,看見報名同學來自不同學系,當然有數學系的同學,但是也有不同的工程學系的研究生。可能是土木工程,也可能是機械工程。而且裏面亦有一些是來自環境科學的跨學科課程的研究生。由於他們自己本身的研究,有需要依賴一些偏微分方程的計算,所以他們對這門課還是有一點點興趣。可以想像,在他們畢業論文裏面,應該都會有一些運用電腦解決數學方程式的研究結果。雖然這樣,但是我還是暫時不會把他們歸納入「應用數學」的研究學者。以我看來,暫時他們所看重的

什麼是數學(三)

圖片
  這個定義其實有一點問題。有一些同學會覺得,「哦這樣子,我可以找一些數據來研究。比如說看看股票走勢,運用統計的方法看看是否能找出一點規律。」他們都會嘗試用一些統計上的工具做Regression和不同的Hypothesis Testing。由於問題本身,是一個日常生活應用的例子,而且裏面亦都看見一些數字,他們就會覺得這樣就可以了。可是,我就會覺得這樣子就太像一個統計學系的Capstone,這樣就違背了我們把不同背景的同學分開做Capstone的原意。 同樣的項目,如果同學運用的是另外一些工具,我還是容許同學設計一些方法去「炒股票」。譬如說以往也有一些同學運用大數據工具,使用人工智能等等的技術去看看股票的走勢。這些工具,在我們應用數學的Capstone裏面我還是非常鼓勵的。同學可以嘗試一下這些新技術,如果同學對這些新知識有興趣,可能也會對他們畢業後的工作有一點的幫助。而且,同學們並不可以直接把以往的數據放到軟件內,更重要的,他們還要仔細探討這些技術是否能真的增加股票投資的回報。這個要求就跟一般數據科學的研究項目有所不同。我們着重的並不是(不只是)工具是否能夠應用到這個項目上,還要求同學作出一個小心的研究,看一下這個方法是否有它的好處和對實質應用有所幫助。這其實就是一個「數學建模」的過程,這樣就符合了我們所期待的「應用數學」了。 另外一個例子,我們也容許同學運用一些隨機的方法去估算一些應用問題的答案。譬如說同學們嘗試設計遊戲的策略,因應着遊戲內一些隨機的變化,我們會建議同學使用一些譬如Monte Carlo的計算,去比較不同策略對遊戲結果的影響。雖然這些聽起來都比較像是統計學內一些概率的計算,但是這也是在「計算數學」裏面的一些計算方法。譬如說在分子動力學(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裏面,我會嘗試模擬粒子的運動,去解釋不同的物理,化學或者是生物學上面的現象。例如看看粒子如何因着能量不同而隨機運動,看看如何定義液態和固態。又可以看看化學反應如何產生,看看DNA是如何因着催化劑而自我複製等等。所以,同學們如果可以掌握這套技術,也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在日常生活上遇到種種的隨機現象。

什麼是數學(二)

圖片
同樣的例子,在其他研究範疇也是常出現。就講一個跟物理學相關的例子。最近我們跟恆隆地產所合辦的恆隆數學獎正在設計一個新的獎座。其中用到一個黑洞的設計。裏面提到一個數學的概念,把一些聽起來好像非常物理的理論,跟數學連繫起來。我們希望把一些「非傳統」的數學概念介紹給一些對數學非常有熱誠的同學。我們找來粒子物理學家,科大高等研究院院長,代理理學院院長Prof. Andrew Cohen寫了一段英文的介紹,再交給一位在物理系研究宇宙學的學者作中文翻譯。他們兩個就對這套理論有着不同的理解。 雖然很困難,但是在很多行政工作上,如果我們沒有對一個研究範疇有一些比較仔細的定義,有時也很難具體執行某些政策。例如每個學系在招聘新教授時,也會希望新同事可以幫助學系在某個範疇的發展。可能是一些學系本身欠缺的研究方向,也可能是希望找一些年輕的教授發展一些熱門的研究課題。如果我們沒法確定我個學者所研究的範疇,我們很難可以請到一個我們希望聘請的教授。 最簡單解釋什麼是「應用數學」的方法,就是採取一個包容性最強的定義。有些時候,我會把所有有一點「數學」但並不是他們心中所想的「純數學」的東西,都放到「應用數學」這個範疇裏面。就好像上面的例子,一些同事們也會把所有非「純數學」的東西都撥歸「應用數學」。這幾年都幫忙帶領同學做他們在應用數學範疇內的Capstone Projects,就是用一個學期時間做一個應用數學的項目。在第一節課,我都會跟他們說,我不會理會他們以往修讀過什麼數學的課程,可是在他們的項目內,我們會看看他可以展示了他們多少應用數學或計算數學相關的技巧。我都會讓同學們自己決定題目,然後看看他們的方向給予相關的意見。同學們對「應用數學」或者是「計算數學」的定義也都會比較疑惑。最常聽見的問題,就是問這樣這樣是否可以,這樣這樣是否屬於應用數學。對於如何定義「應用數學」或者是「計算數學」,我都沒有給予一個固定的答案。我都會採用一個非常廣闊的定義。只要他們的項目裏面,有「應用」一些「數學」去解決或者去研究一個問題,我都一律接受。所以很多時候,同學們都會選取一些看起來比較簡單的題目,好像是一些遊戲策略的研究或者是一些概率計算的問題。自己覺得,如果同學們可以選取一個他們有興趣的方向入手,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會覺得「應用數學」這個學科對他們還是有一點點關係。這樣,同學們也會對數學系整個課程設計的印象都會有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