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總結2023和展望2024




不經不覺又到了2023年年底,在這裡為今年做點總結,然後會簡單地說一下明年的計劃和展望。


Cora在我家已經待了差不多三年了,今年她IG(@ladycorathecat)的更新頻率明顯減少。當然,這部分是因為我自己外遊的原因,但實際上我也找不到新的靈感來拍攝她的寫真集。她似乎比以往更有精力,只要我在家的時候,她就一直跑過來找我玩。網上說主人應該每天陪她玩約15分鐘,但我猜我們玩的時間應該比這更長。不僅是貓棒,她的玩具數量也不斷增加。為了消耗她更多的精力,我終於買了一個自動雷射筆給她,它會定時發出雷射光點,她玩得非常開心。


今年到了好幾個地方參加不同的學術會議,四月份去了深圳,五月份去了美國波特蘭,六月份去了挪威的Bergen,暑假期間去了韓國首爾和日本東京。經過了幾年的疫情,終於有機會重新感受到參加學術會議時學習到新知識的興奮。有些地方自己以前沒去過,有機會嘗試到一些新的地方,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文化,並參觀不同地方的景色。但參加學術會議的另一個重要目的當然是見見舊朋友。大家在學術圈待了這麼久,一定有機會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除了在網上發發郵件、在通訊軟件聊幾句閒話,很少有機會面對面碰面。所以學術會議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讓大家見面、吃飯、聊聊近況。這幾個會議中最常說的話就是「真的好幾年沒見了!」,或者是「是啊,好幾年都沒有離開香港。你們就好了,沒有太多隔離的要求,已經復常一段時間了吧。」


除了參加學術會議,今年我也盡量抽時間去不同的地方旅遊。年初去過大阪和東京,一月份還去了新加坡一趟。今年和朋友聊天時,新加坡常常成為我們的話題。我們不僅比較了兩個城市在疫情控制方面不同措施的成效和影響,還討論了兩個城市在經濟上的差異。新加坡似乎在去年已經復常。我記得一月份旅遊時,只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求佩戴口罩。在街上走動時,已經很少見到人們戴口罩。那時候,香港仍然有口罩規定。每天離開住所,除了要檢查是否攜帶鑰匙、錢包和手機,最重要的是看一下鏡子,確認口罩是否戴好(因為口罩已經成為了像衣服一樣的存在,對於自己是否戴口罩已經沒有太大的反應)。所以在新加坡的那幾天,我真的很不習慣,每次離開酒店房間,總是伸手到行李箱裡找口罩。快要戴上口罩的那一刻,就會想起自己其實是在平衡時空的另一面。


今年我去了世界上好幾個不同國家的城市,自己發現大部分地方碰到的人都比香港人更開心,生活也更自在。(為什麼呢?記得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疫情。)可能是因為大部分香港人在過去三年內都沒有離開過,大部分時間都被困在自己的房間裡,工作和會議都在網上進行,根本沒有正式休息過。今年我遇到的學生中,有不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影響。每個科目收到的LateDrop申請似乎比上個學期更多。而絕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學生自己有精神和情緒問題,無法專注在這麼多學科上。據我所知,學校在支援學生情緒方面的資源也不斷增加,除了在學校中央層面大幅增加輔導員的數量外,每個學院也增加了一位專門支援學生情緒的輔導員。希望隨著疫情的結束(或者是減少),同學們能夠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紓解壓力。


老實說,大家也面臨很多壓力。前幾天學校給所有教職員發了一封郵件,提供了一個電話號碼,說如果我們有什麼心事,可以跟學校聊一下。回想起在科大這麼多年,好像沒有記憶中收到過這樣的郵件。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為我們安排一些課程,教授如何應對精神壓力。但這些課程似乎只是為了培訓我們如何支援學生的情緒問題,而不是解決我們自己遇到的困難。希望學校發送這封郵件並不是因為有員工遇到了嚴重的問題。情緒管理實際上是過去幾年中引起了許多不同事件的一個重大課題。希望大家都努力學習,當遇到問題時,我們能夠知道如何應對。盡量了解自己,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定期釋放積聚的壓力。


香港在三月左右解除了戴口罩的要求,到了四月份才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病例。這段經歷相當特別,我在這裡記錄一下。我被邀請在四月中旬的一個週末到深圳參加一個由我自己的畢業生舉辦的學術會議。安排是星期五到達,星期六和星期日是會議,然後在星期一中午左右回港。就在星期六會議的第一個報告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有點發燒,有些不舒服,於是我到演講廳外休息一下。一直到第一個茶歇時間,我向舉辦者表示歉意,然後回到酒店休息。然後我一睡就到了第二天早上。咦,已經沒有發燒了,而且也沒有其他嚴重的症狀,所以我還能參加星期日的晚宴。回到香港後進行檢測,結果當然是呈陽性。後來聽說在晚宴旁邊的一些教授好像幾天後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其中一位教授還傳染給了另一位著名教授,導致他在演講時不停地咳嗽。幸好大家都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政府在四月份後也沒有追查感染的來源。跟朋友開玩笑說,要不是新聞上就會有一個教授群組的報導,以 科大某梁姓教授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傳染。


來談談今年關於教學的經驗。上半年相對比較空閒,只是幫忙一個關於同學就業輔導的科目。主要是與同學聊天,安排一些就業相關的活動,包括舊生就業經驗分享和聯絡就業輔導處安排職業輔導活動。但這個學期卻非常忙碌。我這學期教了三門科目,其中一門是多年來少有的圖像處理數學基礎課程。可能因為是在秋季學期開設,實際修讀的學生相對較少。在學期開始時,我們甚至需要發郵件提醒學生我們提供了這門課程。最終報名的學生只有不到10人。這其實也不錯,只要學系不反對並且認為不會浪費教學資源,我反而可以更多地了解班上的學生,深入了解他們的背景,以便調整考試的難度和深度。


另外還是負責了應用數學組同學的Capstone科目。跟另外一位同事,在這個學期有一共帶了多於50位同學做他們的項目。這科目實在是非常累人,不單是每星期都要同差不多半班同學輪流開會,討論他們項目的進度,還需要負責很多Logistics上面的事情。例如安排同學會面時間,記錄他們進度,評核他們每星期進度報告,看看他們在每次會面後的反思報告,有需要評核他們撰寫的項目計劃書和期終報告,最後兩星期亦要聆聽和評核他們的口頭報告。其實已經不止一次向學系提議,希望可以將這個Capstone課程從他們的畢業要求內取消,但這個重大改變需要漫長的討論。希望將來同學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去代替。其實好幾年前,學校曾經提議同學畢業可以用intern的經驗、UROP、教學經驗等等的方式去替代現在Capstone的要求。自己猜想可能是由於人力嚴重不足,學校就將這個計劃暫時擱置。


這個學期最特別的科目,其實是去年第一次舉辦的一門多元微積分課程。這門課程以電腦為主,要求同學編寫Python程式去解決微積分問題。去年第一次任教這門科目時,我允許同學在考試時上網搜尋所有的資源,只要他們有能力運用所有在網上可以找到的支援,我都容許他們使用。當然,我這樣放心,是由於所有考試題目都是全新設計,在網上根本不可能找到一模一樣的問題和答案。我告訴同學,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可以與他人溝通。所以如果你將考試題目上載到網站讓其他人解答,這就是犯規,是不被容許的。今年再一次教授這門課時,情況有點不一樣。主要是由於ChatGPT的出現,它有能力與使用者「溝通」,而且它的程式編寫能力其實也不錯,這個科目的安排就必須作出改變。前面好幾篇文章中,我也討論過它在數學和程式編寫方面的能力,在這裡就不再多作補充。所以這個學期,我明確鼓勵(甚至要求)同學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例如ChatGPT、Poe、Bard或CoPilot等等的工具輔助解題。同學們的表現當然有所進步,但進步的幅度其實比我想像中少。我自己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這些人工智能工具的數學思維仍然不太完善,有很多概念上的東西似是而非,仍然不太可靠。第二個原因可能是由於課程內並沒有詳細教導如何使用這些GPT工具。所以有可能是同學們所發問的問題不對,又或者是他們無法理解人工智能返回的答案。在學期開始時,我和助教簡單討論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方法和考試評核準則。那個時候,助教已經告訴我功課的難度將會大幅增加。我已經不單止要求同學解答微積分問題,我甚至會要求他們理解電腦所提供的答案,並判斷答案是否正確。其實,這正是未來教育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到底是否還需要詳細教導微積分(或其他數學計算)的方法,還是應該教導同學們如何使用其他工具來幫助他們計算?我自己認為,分辨對錯的能力應該比較重要。當軟體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提供的答案越來越準確時,我們需要培養學生們對答案的理解和評估能力,以及對問題本質的思考能力。這樣他們才能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時更加獨立和有效地解決問題。


來談談今年研究相關的進展吧。今年的研究成果不錯,從去年的三篇增加到了五篇,而且其中一些還發表在優秀的期刊上。已經發表的文章中,有一篇發表在SIAM上,另外一篇在JSC上,還有一篇在Comm.Comp.Phys.上。此外,我研究生的數量也增加了,包括三位碩士生和三位博士生。對於這些學生的辛勞付出,我期待他們明年能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至於文章的引用情況,根據Google顯示,今年的文章被引用了189次。雖然這可能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相較於許多同事來說還有一段距離,但這已經是我研究生涯中引用數最高的一年了。希望大家能多多引用我的文章(笑)。我的H指數今年是22,希望明年能有所增加。


接下來要提到的是,今年是恆隆數學獎的比賽年。上一次比賽是在2021年,那時大部分比賽過程仍然是在網上進行。而今年我們科大接手後,首次舉辦了面對面的比賽,我們邀請了所有海外評審來到香港。因此,這實際上是我們首次處理這樣的接待過程。對於安排海外教授們到港的行程,我們的秘書辛苦了。他需要安排十多位教授好幾天的行程,這對他來說確實是一項頭痛的工作。從安排接送時間、博物館參觀行程的接待,到餐飲邀請和計劃,大部分時間都是由我們的秘書負責。因此,行政工作實在是非常困難。比賽最終在上星期完成,冠亞季和優異獎的隊伍也已經產生。在所有參賽隊伍完成口頭質詢環節之後,我進入評審團的討論房間,聆聽他們對每對表現的評價。他們對同學的表現非常讚賞,並指出他們的水平有些已經達到研究生水準。因此,我多次告訴參與這個比賽的同學們,所有能夠參與這個口頭答辯會的同學都是得獎者。即使沒有獲得獎項的同學,也絕對不要放棄。如果對數學有興趣,請記得努力學習。雖然不一定要在大學修讀數學系,但將數學作為興趣並運用在自己的主修領域上已經是非常成功的。


說起行政工作,還要提到我在今年五月底已經卸下副院長的職務。過去七年,我一直負責理學院的招生工作,基本上是全年無休。當我們完成了大家熟悉的JUPAS招生程序後,就需要開始準備下一年的招生工作,包括製作推廣課程的短片和招生文件。我們還需要到各國的副學士學院進行招生講座,同時進行海外招生工作。有時還需要接待外賓,向來科大參觀的升學輔導主任介紹我們的課程。此外,每年還要舉辦開放日,這也是全年無休的工作。除此之外,還有行政會議,我們需要討論招生程序和安排,並與其他學院進行討論。我覺得經過了七年,學院可能需要一些新的想法,看看是否可以通過不同的策略來提高招生水平。因此,經過一兩年的醞釀,我終於在今年五月底同時卸下了理學院副院長、本科生收生小組委員會理學院代表和獎學金委員會理學院代表這三個職務,只保留了延伸主修委員會理學院代表的職位。這樣終於大大減輕了我在行政工作上的負擔。


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應該都知道我在營運一個公開的IG帳號,分享有關教授日常生活的內容(還未追蹤的朋友,請立即加入喔)。今年年底因為一段影片,讓我的帳號一下子破了好幾個紀錄。話說在11月底,科大舉行了畢業典禮,我有幸在數學系的畢業環節擔任主持人,負責宣布典禮開始和引導中間過場。在宣布完院長致辭之後,回到自己的座位時,旁邊的同事問了他所負責的環節何時開始,我們隨後聊了幾句。由於我坐在院長正後方的位置,當時心裡就想著鏡頭一定拍下了剛才的對話。典禮結束後,我在網上回顧整個過程,一看之下,果然我的與同事聊天的情景被完整拍下。我有點不好意思,希望這次聊天不會影響到院長的演講。但這也成為了一個記錄和笑話,所以我對影片進行了一些剪輯,從廣角慢慢放大到我身上,並在影片上加上一句「看看這兩個人!院長正在發表演講,他們還在那裡聊天」,然後上傳到IG上。回應非常熱烈,大家不斷轉發分享。到了12月1號,在四天內影片的觀看次數已經超過了100,000,喜愛的數量也超過了1500個。追蹤者也在幾天內從八百多人增加到九百多人。起初影片的反應都比較正面,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個笑話,都能開心笑一笑。但由於不斷轉發,影片傳到了一些與學術界關聯不大的人手中,因此開始收到不同的反應,例如「作為師表都沒有規矩,怎麼教學生,香港的教育已經不如以前了」和「這些學者」等等。為了避免引來不必要的追蹤和討論,後來我將這段影片撤下了。


已經說了很多工作相關的記錄,現在談一下日常娛樂。跟去年一樣,我整理了一份我在不同媒體上看過的娛樂劇集和動畫電影的清單。首先要提的是兩個我在YouTube上發現的動畫頻道,《Muse木棉花-HK》和《Ani-One中文官方動畫頻道》。這兩個頻道每週都會上載一些正在日本播出的動畫,雖然不是同步更新,但等待時間也不長,他們會迅速完成翻譯工作,讓觀眾能夠觀賞。今年我在這兩個頻道上觀看了許多動畫,包括《我想成為影之強者!第2季》、《七魔劍支配天下》、《其實,我是最強的?》、《無神世界的神明活動》、《雖然等級只有1級但固有技能是最強的》、《聖者無雙~上班族的異世界生存之道》、《在異世界獲得超強能力的我,在現實世界照樣無敵~等級提升改變人生命運~》、《被解僱的暗黑士兵(30多歲)開始了慢生活的第二人生》、《我想成為影之強者!》、《轉生賢者的異世界生活~取得第二職業,成為世界最強~》、《最強陰陽師的異世界轉生記》、《眾神眷顧的男人2》、《異世界藥局》、《史上最強大魔王轉生為村民A》、《科學一方通行》、《持續狩獵史萊姆三百年,不知不覺就練到LVMAX》、《異世界悠閒農家》、《黑之召喚士》、《物之古物奇譚》、《不死少女的謀殺鬧劇》、《勇者、辭職不幹了》、《被勇者隊伍開除的馭獸使,邂逅了最強種的貓耳少女》、《菜鳥鍊金術師開店營業中》、《吸血鬼僕人》、《帶著智慧型手機闖蕩異世界2》。看完這些作品,可以發現其中有很多都是以轉生為主題,想像一下在異世界擁有非凡能力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其中,《我想成為影之強者!》不是今年第一次觀看,早在第二季上映之前,其中一個頻道連續幾天不停地播放,我只是再次回味一下而已。在YouTube上,我還看過一部紀錄片《AlphaGo-TheMovie》,記錄了Google的DeepMind團隊設計圍棋軟體AlphaGo的過程。作為一部關於人工智能歷史的紀錄片,非常值得一看。


花在Netflix上的時間也不少,看了不少的動畫,它們包括了《鴨乃橋論的禁忌推理》第 1 季、《SPY×FAMILY》第2季、《葬送的芙莉蓮》第1季、《幽遊白書》第1季、《咒術迴戰》第2季、《陰陽師》第1季、《我的惡魔》第1季、《鬼武者》第1季、《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第1、2季、《東京復仇者》第1季、《擁有超常技能的異世界流浪美食家》、《屍體如山的死亡遊戲》、《現實主義勇者的王國重建記》第1、2季、《月光下的異世界之旅》、《PLATINUMEND:明日的天使》、《大怪獸卡美拉:重生》第1季、《劇場版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紅蓮之絆篇》、《終末的女武神》第2季、《鬼滅之刃》刀匠村篇、《盾之勇者成名錄》第1、2季、《入間同學入魔了!》第1、2季、《給不滅的你》第2季、《極道主夫》第1季、《異世界歸來的舅舅》第1季、《我立於百萬生命之上》第2季、《無職轉生: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第1季、《平凡職業造就世界最強》第二季:第1集、《哥布林殺手》第1季、《轉生就是劍》、《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第1季、《因為是反派大小姐所以養了魔王》、《鏈鋸人》。


上面這麼多動畫,有幾齣自己極力推薦。排第一位的絕對是《咒術迴戰》第2季,在Netflix上應該還沒有播完。自己覺得他的打鬥場面做得非常好。雖然動畫本身鏡頭沒有做得非常仔細,有一點印象派的感覺。整個動畫應該都會使用渋谷地鐵站附近的場景,所以非常真實。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動畫在打鬥場面希望抽離一點,讓觀眾不會對這些大破壞場景有太大反感。自己看每一集時都會目定口呆。《葬送的芙莉蓮》也非常特別。雖然背景是勇者鬥魔王的故事,但故事並不集中在勇者如何擊敗魔王,而是從勇者隊伍的精靈為主角,描述著這個幾乎長生不老的角色。故事發生在擊敗魔王的勇者死後大約30年。芙莉蓮再次踏上與勇者一同走過的道路,重新組合冒險隊伍,不斷回憶起與勇者一行人的經歷。這部動畫是針對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的故事。每一集的主題都相對悲傷。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剛剛看完了最新一集,主題是遺忘。故事中有一位非常年老的矮人族,雖然他仍然生活在他人類太太生活的村莊(是的,是不同物種之間的關係),並盡力保護這個他太太最熱愛的地方,但他已經忘記了太太的長相和聲音。這一情節讓我內心不由得顫動了一下。《鬼滅之刃》刀匠村篇也非常不錯,與《咒術迴戰》完全不同的打鬥場景風格。《我想成為影之強者!》第二季的故事仍然非常中二。主角根本是魔力的天花板,無論反派有多厲害,在主角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但我覺得在前十多集中,似乎已經講述了三四個故事。而每個故事中間似乎有太多分支情節,無法得到充分交代。雖然打鬥過程非常精彩,但好像不及第一季。每次看到時都有種「差了一點點」的感覺。我剛剛看完第二季的最後一集,最後看到的是現實世界嗎?我應該要重新看第一季第一集,再進行比較。《在異世界獲得超強能力的我,在現實世界照樣無敵~等級提升改變人生命運~》的故事設定也很有趣,希望第二季能盡快推出。關於這部動畫,我聽過一些花邊新聞。說來這部動畫的名字,不含標點符號就有31個字,長度令人難以想像。一般來說根本無法向朋友介紹,自己也不可能記得如此長的名字。因此,在翻譯時非常不方便。因此最後出現了《異世升級,現實無敵》這個簡稱。《擁有超常技能的異世界流浪美食家》也是以轉生為主軸的故事,但角度有點特別,整出動畫我已經看了三次。喜歡烹飪節目的朋友們(!)可以留意一下。


反而今年看的電視劇集相對較少,觀看記錄只有《哲仁王后》。至於紀錄片方面,《聖物秘聞錄》第1季也不錯。至於電影方面,我看了《盲探》、《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STANDBY ME多啦A夢2》、《STANDBY ME多啦A夢》、《神探小紅帽》、《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殭屍100: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詭老》、《超時空洞穴》、《秘境探險》、《火山危機:白島救援行動》、《殺神John Wick》、《猜猜猜誰是兇手2》、《猜猜猜誰是兇手》、《神探白朗:抽絲剝繭》、《木昇戰紀》、《幕末高校生》。


好像已經找不到電影院的票位,今年應該沒有在戲院看太多電影,但有兩部不得不提的作品。第一部是年初看的《給19歲的我》,雖然影片很精彩,但它引起的正面和負面回應實在出乎意料。關於正面的回應,我已經在看完電影後談了不少。現在記錄一下負面的回應。除了故事主角出來說自己被逼拍攝外,還有導演在媒體上引起的「公關災難」,包括得獎導演在金像獎頒獎禮上所說的「拍咗先,剪咗先,上咗先」,還有另一位導演在受訪節目中所說的「你開心返啲啦,我哋𠵱家唔做喇」。另外一部是前幾個星期看到的《年少日記》。當然知道口碑非常好,進入戲院之前也大致知道故事的題材,我聽到很多人說戲院內大部分的人都會流淚。儘管如此,電影放映的前1分鐘還是嚇了我一下,到了中段我已經要控制自己的呼吸,冷靜下來。這個題材非常敏感,但非常真實。正如一些影評所說,鄭中基所飾演的爸爸角色的故事寫得有點不夠深入,但可能因為片長的限制,有些取捨是無可避免的。好像是昨天聽到的消息,得知這部電影已經突破了2千萬的票房,大家應該進場支持一下。


不得不提的是一些ViuTV的劇集。自己應該好幾年沒有追看電視連續劇。一來因為要每天不斷追看,二來題材好像不是太吸引。直到今年,發現ViuTV有一套劇集在網上口碑非常好,看見評論指出題材比較大膽和新穎,所以在劇集放映的中途,走到電視台網上重溫。所講的當然是《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看了第一集已經被深深吸引,當然血淋淋的場面有點假,但還是沒有阻礙劇集的觀看性。劇集配樂非常用心,無論是主題曲還是副歌,都是百聽不厭。歌曲包括Maniac的開場曲《仍有心跳脈搏》,觸執毛的《青春殘酷物語》。劇集裡面的爆頭驚慄場面當然恐怖,但看了幾集,發現他所描述的故事世界跟現實世界實在有些相似。劇集背後所說的故事,其實更令人不安。到劇集後期,幾乎已經是每天追看,直到劇集結束,就有莫名的失落。接著在電視台播放的是一齣叫做《Food Buddies》的愛情劇集,網上初期的預告片好像是解釋劇集名字好像是想跟F-buddies扯上關係,令人覺得是一齣愛情喜劇。當然故事題目大膽,劇集第一部分就講到交友軟體和描述一男兩女的三人關係。雖然每集都設計一些笑點,不乏一些誇張的劇情,但是自己其實覺得劇集內容有可能非常真實,劇集內那些人際和感情關係不見得不可能在現實存在。也因為這些真實感,令人會有所聯想,對現今世界人際和感情關係多了一份反思。這套劇也要提一下他的主題曲,是《Happy Together》,非常配合劇集主題。


音樂方面,我主要還是聽粵語流行曲。查看了一下 Apple Music 年度音樂回憶,我的最愛女歌手是 Serrini,我總共聽了 21,056 分鐘。最愛男歌手是林家謙,我總共聽了 11,515 分鐘。第三名是 MC 張天賦,我聽了他的歌曲 4,772 分鐘。第四名是馮允謙,我聽了他的歌曲 4,602 分鐘。然後第五名是柳應廷,我聽了他的歌曲 4,024 分鐘。至於我最愛的歌曲前十名,按播放次數由高至低排序,分別是鄭欣宜的《仍會等》(444次)、張敬軒的《隱形遊樂場》(424次)、柳應廷的《人類群星閃耀時》(423次)、Maniac的《仍有心跳脈搏》(381次)、Serrini的《哀樂無名》、周殷廷的《意外現場》、Serrini的《8:13AM(台北現場版)》、陳蕾的《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林家謙的《某種老朋友》和《萬一你是個好人》。播放次數最多的五張專輯,由多至少排序,分別是 Serrini 的《I'm Fine, Thx》(2,758次)、林家謙的《Summer Blues》(1,529次)、MattForce 的同名專輯、洪嘉豪和 MC 張天賦的《Frenemy(Live)》、馮允謙的《Love & Loss》。Serrini 和 MattForce 的兩張大碟在以前已經出現過,但它們仍然是我今年的首選,我在睡覺時必定會挑選其中一張播放。前幾天,MattForce 也推出了新的 EP《LAND》,風格差不多,我聽得非常舒服。


談一下今年的投資回報。2022年的投資表現比較差,但今年差不多修復了失地。上半年我買了一些NVDA和MSFT股票,也獲得了一筆收益。多年來一直說要等待TSLA股價漲10倍,但始終沒有實現,似乎要實現退休的期望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年底時,眼看無望回本了,我正式割捨了幾支虧損不少的股票。雖然我大部分的投資都放在美股上,但年初我第一次買了一些日本股票,大約半年後把它們賣掉,也賺了一些錢。


然後談一下明年的一些計劃和展望。


明年最重要的安排是我申請了上半年的學術休假。學術界的這項福利是非常吸引人的。我們可以申請臨時休假,不需要參與教書或學校的行政工作。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專注於自己的研究,或者與外國的合作夥伴在其他大學進行長期的研究討論。作為在香港的這十多年來,這是我第一次申請這種學術休假。主要原因是之前忙於行政工作。過去七年我一直協助理學院的招生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可以離開學校。直到今年五月底,我終於可以卸下副院長的職務,將行政工作交給其他同事負責。因此我馬上申請了學術休假,希望能夠有時間重新掌握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探索一些新的研究問題。我對這個學術休假的安排還在進行中。但我並不打算把整個假期都留在某一間外國大學。相反,我的想法是在不同的國家或地方停留約一個月,看看各地的研究方向有什麼不同。從二月中到三月中,我計劃到台灣走一圈。從三月中到四月中,我計劃參加一些在英國舉行的學術會議,其中一個在劍橋,另一個在紐卡素。然後五月份我將前往美國。六月份,我可能會參加在葡萄牙舉行的一個會議,目前還在考慮是否參加。如果參加的話,可能會在歐洲逗留一段時間。


關於研究方面,希望能夠完成幾個與S2函數相關的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計算方法的研究。我覺得之前在這個領域的成果不錯,應該可以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在高頻波計算方面,我與以前的合作夥伴有一些新的計劃。可能會有新的合作夥伴加入研究工作,相信在一段時間後會有重要的成果發表。此外,與學生在研究問題上也有一些進展。有學生對於在某些領域中設計偏微分方程的計算方法提出了一些想法,我們正在探索是否能夠應用在一些非線性方程上。還有一些學生在設計反問題的計算方法方面進行了探索,讓他們多多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有所突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