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00718 想法源起 20200719 我們在做什麼(一) 20200722 我們在做什麼(二) 20200725 竟然成為數學家(一) 20200729 竟然成為數學家(二) 20200801 竟然成為數學家(三) 20200805 不同職級(一) 20200808 不同職級(二) 20200812 趕客系列(一)為什麼讀大學? 20200815 趕客系列(二)不同大學學位跟工作的關係 20200819 趕客系列(三)大學的目的 20200822 趕客系列(四)大學為什麼要有主修 20200826 趕客系列(五)要挑選一個什麼樣的主修 20200829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 2020083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一) 20200902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二) 20200905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 20200907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二) 20200909 終身職位的評核 20200912 學術界吸引人的地方 20200914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三) 20200916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一) 20200919 學術界辛苦的地方(二) 20200921 科普系列 - 數學與電影動畫製作 (四) 20200923 大學的讀書成績有多重要 20200926 本科生研究機會 20200928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一) 20200930 用創新的方法去教育科學 20201003 參加研討會的重要 20201005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二) 20201007 教授與教學 20201010 研究是什麼(一) 2020101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三) 20201014 研究是什麼(二) 20201017 研究是什麼(三) 2020101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四) 20201021 如何閱讀研究論文 20201024 研究生應該修什麼課 2020102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圖像修復(五) 20201029 本科生的多主修多副修 20201102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一) 20201105 幾位教授(一) 20201109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二) 20201112 幾位教授(二) 20201116 科普系列 - 數學與數獨(三) 20201119 幾位教授(三) 20

幾位教授(一)



在美國讀書時碰到過很多不同的教授,這裏分享一下認識其中幾位的經過。


在UCLA的第一年的時候,因為收了很多不同的研究生課,所以,其實都比較認識學校裏面各位教授自己的研究課題。有一些是特別解釋老師研究的科目,也會有一些博士後講解自己以及他們指導教授的一些研究。裏面就有提到水平值計算(Level Set Method),Hamilton-Jacobi Equations的數值方法以及一些關於圖像處理的科目。而這些題目都跟現在我自己的研究多多少少有一點關係。


Prof. Russel Caflisch


除了有博士後教的研究生課外,也有一些學系裏面教授所教導的科目。所以通過這些課,我們就有機會了解老師的研究題目和有機會親身接觸一些教授去認識他們的性格。記得Prof. Russel Caflisch [1] 教過我3門有關線性代數計算方法的科目。他研究的題目不在這範疇裏面,所以基本上我們也知道在這幾門科目裏面沒有辦法接觸到在這研究範疇裏面最前瞻的課題。可是我比較喜歡他講課的風格。他準備得不是太多,可是你都可以看到他每一堂課都會準備一張小小的「貓紙」,讓自己記得那一堂課要講解的題目。雖然不太流暢,但是他會有自己的節奏。功課及考試都會是一些很特別的問題,我們都會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把背後的思想弄清楚才有辦法辦理些問題解決。所以特別喜歡他教學。Russ的研究有好幾方面,他有一門科目就是去解釋自己的研究項目,裏面有提到一些關於金融數學和Monte Carlo Simulation的課題。可是自己對這方面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雖然我非常喜歡他做事和與學生交流的方式,自己卻沒有太大的興趣跟他一起做研究。


雖然沒有找Russ作為自己博士研究的指導老師,可是我們還是有很多機會在不同的地方有合作。在2011年科大開始跟UCLA Institute of Applied and Pure Mathematics(IPAM)合作,舉辦了一個本科生暑期研究活動。每年有大約八名美國不同地方的本科生會跟我們科大找來的八名本地本科生,分成四組去做一些本地公司提供的本科生研究項目。而在舉辦那研究項目時,Russ就曾經是IPAM的主任(Director)。所以我們都會有很多不同的溝通,研究怎樣可以把我們的活動搞得更好。而在去年九月,自己也曾在波蘭的一個會議上碰到他。那時他已經從西岸搬到東岸,成為了NYU Courant Institute的主任。我們在會議上也談到那時在香港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分享了一些看法。不經不覺原來已經過了差不多一年,事情變化快得有點難以想像。


這個這麼有意義的本科生暑期研究項目,雖然在2018年因為不同原因而停止了。可是這個項目的運作模式,科大仍然繼續。這幾年我們跟南韓首爾大學數學系繼續舉辦這個項目。去年暑假我們就派了八名本地同學到韓國做了一些三星(Samsung)提供的研究項目。但今年的暑假,由於疫情的關係,我們就把這個計劃暫停了一年。希望明年有機會繼續舉辦,給我們的本科生同學有機會看一下外地的研究,也給外地的同學一個認識本地文化的機會。


陳繁昌教授


另外一個不可不提的就是陳繁昌教授 [2]。自己到UCLA時,他已經從UCLA數學系升遷成為了學院的院長,基本上不會在數學系裏面任教任何科目。由於自己在修讀本科學位和碩士課程時,對修讀博士和學術界沒有太多認識,所以真的很不好意思,自己也是從在科大時系主任鄭紹遠教授的提及,才知道在UCLA裏面有一位很出色的香港教授。他做過數學系的系主任,也是前面提到的IPAM的發起者之一。他的研究也是相當的廣泛,從圖像處理,到計算機科學及一些水平值計算的應用,他都有所涉獵。由於他沒有教導任何研究生課程,所以自己其實對於Tony的接觸實在沒有太多。在UCLA那麼多年,好像只有一次參加過他跟自己研究生的每周例會。聽一下他研究生的演講,及他給予自己研究生的一些指導和意見。雖然沒有太多接觸,但是也可以從那一兩次的見面裏面看到他對研究的熱誠,以及對不同研究方法的掌握。在我畢業那一年,他也離開了UCLA,加入了美國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作為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 Directorate的副主任。到了2009年,我回來科大當助理教授,他也剛好回到香港成了科大第三位校長。


在科大前幾年,除了由於那一個跟IPAM合辦的本科生研究課程以外,也沒有太多跟Tony接觸的機會。關於研究的接觸,可能是要數到最近幾年,由於他也希望多認識一下關於數據科學的研究,找來了那時候剛加入科大的蔡劍鋒教授 [3],我們幾個一起舉辦了一個月一次的討論班,分享了一下那研究方向的一些成果和題目。看看有沒有課題我們可以一起研究。在那兩三年裏面,自己得到的東西非常之多。當然也包括了在跟Tony一起研究過程裏面學習得到的知識和一起寫了幾篇文章。但是,最重要的是從了解到他對研究和追求新知識的熱誠,學習到如何成為一個學者。可能是由於在NSF的經驗,他可以很掌握每個研究方向發展的過程以及重要性。他人際關係的手腕非常好,跟什麼人都能成為朋友。不同會議裏面,他都會分享他以往在美國時的經歷和認識不同朋友的過程。他所說的都非常有趣。他有好幾次說以後退休會寫一本自傳,非常期待。在2018年,由於他離開了科大到了沙特阿拉伯作為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AUST)的校長,我們的接觸也大大減少了。




留言